来源:2017-03-20 清河县方志办
河北是中华民族早期的活动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河北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灿若群星,而且作为几代都人才辈出的家族也是屡见不鲜。中国历史上的士族政治时期,河北的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都是当时顶尖的名门望族。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望出清河的古代贵族:清河张氏。
张姓是起源于清河的一个古老姓氏,其得姓年代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距今已有约五千年的历史。
张姓出自姬姓,其得姓始祖名挥,为黄帝后人,因发明弓箭,被黄帝任为弓正之职,赐姓为张。张姓受姓的记载,古代文献颇多,姓氏来由,口径比较一致,其中略有分歧的是对张挥身份的认定。一说张挥为黄帝的儿子,如《世本》《广韵·阳》等;另说张挥为黄帝的孙子,如《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
张氏得姓之地,清河说自古而今一直位于主流。宋修《百家姓考略》载“张,商音,清河郡……”。明杨信民《姓源珠玑》载“张,清河……”。而诸多的古今家谱、族谱,记载的更是明确。明张浚等《张氏统宗世谱·得姓郡望》载“吾张姓之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曰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据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姓得姓之由”。明张宪等《张氏统宗世谱》载“挥……世居青阳”。明永乐闽南张君绍《张氏宗谱》载“会耄耊老成,及搜久远之遗,由各执宗谱之序以对,凡星宇下,无非清河公之派衍也”。这里所说的青阳、清河郡,是今河北清河的古称。持同类观点的古今谱牒家乘,浩如烟海,占张氏谱牒的绝大部分。
清河张氏,是古代著名的名门大族。自周而晋,名人辈出。西汉大儒张禹、三国博士张揖、南北朝名将张彝、北魏数学家张丘建、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等,世为所重。累至唐朝,更为隆盛。唐太宗时期,朝廷核定天下各姓氏宗族谱牒,确定十大姓氏为“国柱”,以“清河张”为首的张姓宗族更是被定为“国柱”之首。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时期,张文瓘、张锡叔侄,三度为相,显贵异常,时称“万石张家”“三戟张家”。
清河作为张氏祖源地,不仅有谱牒、文献依据,还有庙宇等古建筑史方面的根据。张氏祖庙,早在2300年前就有。据明永乐癸未年《清河家乘》载,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又名策鲂,曾仕秦为相,“仪行公,名策鲂。公当时,坟茔诸处,立庙清河,遂以清河公为郡”。又有《张氏宗谱》记载“欲溯源流,赐御葬夫妇同穴,顶受父诸侯官职者名撰,妣吴氏,与张仪同胞兄弟,叫他前来商议,在葬坟前故立一大宗祠。祠冢先年是齐国县郡,即是清河,遂以此郡定祠,立为后裔传芳”。说明张仪、张撰等兄弟当时是联合在清河修建宗祠的。史载西汉留侯张良之孙张典,曾任清河太守,也曾于清河郡“仁里乡”“建祠堂于墓所”。2004年,应海内外张氏族人之请,清河县复建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2005年,清河县动工复建清河张氏祠堂。2009年4月,清河张氏祠堂复建工程主体完工,并正式命名为“华夏张氏祖庭”。古今张氏族人在清河修建祖庙、祠堂,体现着张氏族人对清河祖籍地身份的高度认可。
心向清河,是张氏族人的文化共识。历史上,清河长期是张姓的第一郡望,也是唯一一个各种文献均无漏载的张姓郡望;“清河堂”“清河张”“清河世家”等字样,是多数古代家谱、祠堂必须特别标记的文字;大多张姓族人世代奉清河为祖籍圣地。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海内外张姓人士清河寻根活动热潮迭起,一浪高过一浪。迄今,100余家海内外张氏组织多次派人前往清河祭祖寻根,世界张氏总会分别于2009年和2015年两次在清河举办世界性恳亲大会,在清河华夏张氏祖庭,每天前往祭祖、联谊的散户,也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