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宗祠文化

“百忍堂”张氏迁来扬州三百余年

发布日期:2017/11/30 10:07:05 访问次数:6437

来源: 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张承瑶展示扬州西山“百忍堂”张氏一族世系表
张承瑶展示扬州西山“百忍堂”张氏一族世系表
百忍堂《张氏宗谱》中张公艺像
百忍堂《张氏宗谱》中张公艺像

  “张”,中华姓氏之一。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据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大陆姓氏人口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余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6.83%。

  昨天上午,扬州西山百忍堂张氏后人张承瑶通过《张氏宗谱》讲述了张氏起源、“百忍堂”由来以及扬州西山张氏一族的迁徙历程。

  张氏始祖发明弓矢

  黄帝封其为弓正,封地清河

  张承瑶告诉记者,据《张氏宗谱》中记载,张的本义是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谱中说,我们张氏一族的始祖为黄帝第五子青阳的儿子挥,他观孤星发明了弓矢,所以黄帝封其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封地清河。其后人便以张为姓。”

  “在2010年我增修家谱的时候,去了全国很多地方,参考了许多张氏家谱。所有的张氏后人在修谱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谈及郡望的时候,都会提到清河郡。还有很多堂号的张氏家谱中都明确注明,源自于张氏"清河堂"。所以在张氏后人中一直有这样一句说法,那就是"天下张姓出清河"。”张承瑶笑着说。

  “百忍堂”为“清河堂”分支

  是汉代张良的后裔

  张承瑶说,自己这一支“百忍堂”张氏属于“清河堂”张氏的分支,堂号得名源于唐代。“准确地说,我们"百忍堂"张氏是汉代张良的后裔。我们堂号的得名源自于唐代高宗年间张公艺,他是张良的第二十六世孙。”

  “据宗谱中记载,唐高宗年间有张公艺,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张承瑶介绍说,“宗谱中的原文为"公艺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诫子侄,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孝家风,缺一不食。"当时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十分好奇,借着去泰山封禅之机前往张公艺家查看传言是否属实。”

  “据记载,高宗亲见张公艺家中土地及财产完全氏族所有,男女服装统一制作,据个人体型而选。吃饭时间以击鼓为令,群坐餐厅,予以内外,男女分别入席,老人在上,晚辈在下,儿童另设桌凳,谦恭礼让,上下仁和,雍睦熏蒸。”张承瑶接着介绍说,“高宗询问张公艺是如何将家族管理成这样的,张公艺在一张纸上连书一百个"忍"字。高宗观之许久,有所悟,遂亲书"百忍义门",封张公艺为醉乡侯。此后张公艺这一支脉的后人便以"百忍"为堂号。”

  扬州西山“百忍堂”张氏

  为三百年前迁至此地

  据张承瑶介绍,扬州西山“百忍堂”张氏一族主要分布在杨庙镇谈庄、大俞巷、小俞巷、庙庄和西湖镇赵庄、张庄等地。“据祖上说,我们扬州西山"百忍堂"张氏一族以前一直居住在徐州西泗州。三百多年前(1681)年遇到洪灾,泗州城被淹,我们族人分为两支逃难,一支逃往安徽天长、一支逃到了扬州,定居西郊(现如今的西湖镇胡场村张庄)。”

  “经过300多年的繁衍,我们一族在这里开枝散叶,子孙后代也越来越多。如今祖先从泗州城带来的十一个字的班字排辈已经用完,考虑到现在年轻人起名字不再喜欢用固定的排辈,所以虽然我们家族会新定了十个字的排辈,但是已经不强制要求按字辈起名字了。”张承瑶说,“但是我们家族有一个世系表,后辈的年轻人记录在世系表中时依然要求注明自己的排辈。”

  张承瑶告诉记者,当今无论身处何处的“百忍堂”张氏族人,家谱中留下的传世家训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百忍歌》。“据记载,《百忍歌》为张公艺所创,流传至今。歌词中体现了祖先张公艺为人公道、乐于助人、修身养性、处事坦荡的作风。《百忍歌》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在处理睦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是个人修身的一种准则,反映了人生的一种境界,引导着张氏后人的性格养成,是张氏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环节。” 记者 宫鋆煜 文/图

  新闻附件

  西山“百忍堂”百忍歌

  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大夫败了名,只为酒不忍;昏君灭了国,只为色不忍;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百忍歌,歌百忍;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请各位宗亲大力支持本网站,有相关资料上传894505649@qq.com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