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张氏 >> 广东张氏

广东番禺张氏宗祠----张镇孙的宗祠

发布日期:2018/4/28 10:48:55 访问次数:13182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金羊网-新快报

 

广东番禺张氏宗祠
   几处寻状元遗迹不成,记者在番禺区找到了张镇孙的宗祠。穿过百年大树和3000多平方米的池塘,古香古色的张氏祠堂映入眼帘。“古人讲求风水,宗祠前有水,后靠山。所以一般的宗祠前都有池塘,我们张氏宗祠也不例外。”张镇孙第23代后人张恒勳说,张氏宗祠风水好,庇佑着整个村子。



  有专人看护,2011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宗祠位于龙美村热闹的清河大街上,左边是商铺,右边紧连普通的居民住户。张恒勳告诉记者,祠堂面积有近700平方米大,祠堂内常年有固定的工作人员一人,负责祠堂的卫生、防火安全和日常看护,祠堂每日都要进行打扫。“龙美村姓张的人占了90%,有差不多两千人,张氏宗祠连着普通住户,就在街道中心,可以让龙美村的村民自由使用,不管是张家子孙结婚摆酒还是生了儿子做百岁,或者是老人宴,都在祠堂里做。”

  记者采访当日,龙美村正准备老人宴,宴请年过59岁的龙美村民共进美食。祠堂里一侧摆满了旧木凳,还有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新购置的木凳子。

  龙美村文化指导员何威洲告诉记者,宗祠的利用率很高,很多活动在宗祠内举行,真正把宗祠活用了,而且2011年1月时张氏宗祠已经被列为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每年都有一笔资金用于维护宗祠,所以张氏宗祠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持。据何威洲了解,张氏宗祠曾三次进行修葺,每一次都保护得比较好。

  龙图腾保存完好,“状元及第”牌匾高挂中堂

  推开沉重的木门,踏进祠堂,先要跨过约60厘米高的门槛。张恒勳介绍,祠堂门槛越高说明祠堂出的名人越多,名人的功名也越高。走进门楼,记者看到院内三进大门打开,直望正堂。

  大门内墙顶上,雕刻着惟妙惟肖的龙图腾,虽然只有黑白两色,龙却雕画得十分生动,龙眼炯炯有神,龙身铿锵有力,龙尾十分灵动,作画之人的签名已经看不清,但龙图腾却保存完好。张恒勳说,古时祠堂不能随便画龙图腾,除非是高官贵人、状元丞相,才有资格在宗祠上画龙,“就像皇帝的龙袍,只有天子能穿。这龙图腾就象征身份和地位。”

  写有“敦睦堂”三个金箔大字的牌匾挂在中堂正中间,牌匾右侧署有“松筠八世祖祠”。“敦睦堂”三边还挂有三块牌匾,前方是“振威将军”牌匾,左边是“状元及第”牌匾,右边则是“一等男爵加一云骑尉”。中堂四方屋檐皆为黑色木雕,雕有花卉图案,雕工简洁又细致。张恒勳说,所有的牌匾原本是蓝字的,在“文革”后重修时才涂上金箔。

  张恒勳介绍,“振威将军”指的是清朝咸丰时期的张国梁,“状元及第”是南宋咸淳辛末年状元张镇孙,“一等男爵加一云骑尉”则是张荫清,“张荫清与光绪同年同日生,所以深得慈禧太后喜爱,被慈禧认为干儿子,并封世袭一等男爵。”

  据了解,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二十七等世爵制,公、侯、伯、子、男,而男中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为正二品官位。“那时候拿到世袭的一等男爵兼一云骑尉已经很少有了,当时张氏家族十分显赫。”

  瓦檐石狮难得一见,连陈家祠都没有

  走进后堂,“将相世家”四个大字十分夺目。张恒勳告诉记者,这是民国三年时重修宗祠,由当时农商部总长前清翰林为张镇孙所写,是真迹。“张镇孙在元兵南下杭州失守时被起用为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简称帅,职同副宰相。此外还有振威将军,所以可以说真的是将相世家。”

  这块牌匾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张恒勳说,“文革”期间,祠堂作为“四旧”被大肆破坏,祠堂内曾有的4幅先祖丝绸刺绣真容像都遗失了,至今未能找回来。而这块“将相世家”牌匾则被一个生产队拿去作为晾晒谷种的木板,从而得以保存下来。“我们上世纪90年代修葺祠堂,不小心找到了这块牌匾,就重新贴上了金箔。”

  正堂里供奉着松筠八世祖,张恒勳说每次有族人从远处回来龙美都要到宗祠里烧香拜祖。祠堂经过多次修葺,但古时的红砖墙仍保存着。“也是通过这些红砖墙、石柱子能推测,宗祠大概是在明朝时期建成的,这些红砖墙、石柱子是明朝的建筑材料,具体的时间我们还真不知道,要请考古学家才能推算出来。”

  另外,张恒勳说:“中堂及后堂上所挂的牌匾全都是古时皇帝赐予的,年份远近不一,但中堂的‘状元及第’与后堂的‘将相世家’确定是宋朝所得。”

  走出祠堂,张恒勳指着祠堂屋顶上张着嘴的石狮子告诉记者,能在祠堂上雕刻石狮子的也必须是有功名有地位的人。“这瓦檐石狮在番禺区难得一见,就连广州陈家祠都没有。瓦檐石狮是古时赐予状元之后留给祠堂的,长辈常说‘瓦檐石狮,叻到尾’。我们张氏祠堂内的那对石狮子就是始祖张镇孙高中状元时所得。

请各位宗亲大力支持本网站,有相关资料上传894505649@qq.com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