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登录
族人企业介绍
供奉始祖
洪恩公专栏
名人介绍
古代人物
现代人物
宗祠文化
族事活动
张氏族谱
首页
当前位置:
各地张氏
>>
安徽张氏
安徽张氏
北京张氏
天津张氏
上海张氏
广东张氏
福建张氏
江西张氏
安徽张氏
湖南张氏
贵州张氏
山东张氏
河南张氏
湖北张氏
浙江张氏
江苏张氏
海南张氏
山西张氏
广西张氏
内蒙古张氏
宁夏张氏
新疆张氏
西藏张氏
四川张氏
河北张氏
重庆张氏
云南张氏
辽宁张氏
吉林张氏
甘肃张氏
黑龙江张氏
青海张氏
港、澳、台张氏
海外张氏
陕西省张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拔茅山张氏宗祠
发布日期:2018/4/28 12:04:47 访问次数:11915
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拔茅山张氏宗祠。
枞阳县拔茅山张氏宗祠又称公茂堂,始建于明朝孝宗年间,距今有近六百年历史。1948年为支持解放军渡江作战,张氏族人曾给予大力支持。
拔茅山与乌金渡。拔茅山座落在会宫镇境内,其主峰海拔278.3米,位于白荡湖西畔。山脚东边有一渡口名叫乌金渡。一直以来,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崇祯年间,白荡湖边冒出一个暴发户,名叫丁久旺。一日丁久旺老母病故,按例请来风水先生,想为老母觅一风水宝地。风水先生对丁说:地,是有一块,如若葬到正脉,你家荣华富贵不尽,不过……丁见先生半晌不语,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我能荣华富贵,什么条件我都答应。风水先生忧心忡忡地说:若真葬到龙脉,我将双目失明,那我的后半身咋办?为使先生无后顾之忧,久旺备酒请来当地绅士白字黑字立下:只要丁家能发财,无条件为先生养老送终的字据。风水先生吃了定心丸,便选择那块宝地安葬了丁母。说来也怪,丁母刚刚入土,先生双目顿失光明。丁家果然财源茂盛,八方进宝,农舍顿成豪宅。丁家发了后,虽派专人伺候双目失明的老先生的饮食起居,但其暴发户的本性无法改变。有一天,丁久旺看见佣人用其洗脚的金盆打水给先生洗脸,顿时恼羞成怒,狠狠地打了佣人一记响亮耳光,时隔几日,先生便问佣人,那天主人为何打你一个耳光?佣人沮丧地说了实话。一天晚上,风烛残年的风水先生对丁久旺说:久旺啊,还有一块宝地既出财又出人,而且出大官。丁顿时心头一喜,便迫不及待地问:哪怎样才能人财两旺呢?风水先生故作诡秘地说:天机不可泄露,那必须将老母灵柩迁址。丁久旺为了显示自己的荣华富贵,便选择黄道吉日为老母迁柩。丁母灵柩刚入新址,霎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铺天盖地而来……不知何故,几日来可忙坏了山下湖中摆渡老人。那成群结队的人马过渡都说同样一句话,渡费将由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牵小黄牛的老者付总帐。果然,三日后的中午,一老者牵小黄牛前来过河。摆渡老人便索取渡费,老翁说:我叫小黄牛屙泡屎付渡费足够。摆渡老人怒火中烧:我辛辛苦苦为你们摆渡三天三夜,一泡牛屎付渡费?老人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清除舱内牛屎。就在牛屎倒入水中之际,奇迹发生了,倒入河中的牛屎从水中升起一座小山。老人再看看船舱内牛屎的残迹,全变成了乌金。懊恼之时,立马去追老者和黄牛,已不见了人影,却见小黄牛已钻进河西的大山之中,仅有牛尾巴尚在摆动。摆渡人拚命扑上去只拔下三根牛毛,定睛一看,竞是三根沉甸甸的金条。世人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此后,丁家豪宅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原来,那些金银财宝趁着丁母移柩之机,变成金人银马全部过河西去了。乌金渡、拔茅(毛)山便由此而生,河中耸起的小山名叫史(屎)家墩。今日的拔茅山也确实拥有铜金矿藏。
拔茅山是会宫镇最高山峰。山脚下,散落着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村庄。这里聚居着大量的张姓人家,当地人为区分各地的张姓,惯称这一支为拔茅张。拔茅张的一世祖兴三公,元初由池州市贵池县迁来会宫。再往前,这支张姓其实源自婺源。历史上,拔茅张氏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有明末清初书画家张度、安徽师范大学前校长张海鹏等。
在拔茅山的北麓,有一个村落背靠青山,面临水塘,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著名的张氏宗祠,就坐落在这里。张氏宗祠,又名“公茂堂”,占地约420平方米,分前后二进,由戏台、前厅和后堂等部分组成。整座宗祠为全封闭抬梁式结构,封火墙到顶,两面坡屋面,拱棚卷起。
宗祠的门前有石质上马石一对,以后卒子再向大家介绍。前厅上层为一戏台,天花及四壁均存彩绘图案。其厅堂内井檐之花板、拱棚上之月梁、檐下之斜撑、以及梁架、檐枋、额枋上之木雕,还有戏台天花上的彩绘和门楼、石础上的石刻,实为罕见,高雅、秀美、庄重,富有感染力,显示了很高的文化和艺术内涵。这应该是枞阳县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内有戏台设施、外存上马石的古代建筑。
张氏宗祠目前是会宫的为数极少的古建筑之一。但会宫曾是一些枞阳大姓的始居地,曾有多家宗祠。从遗存下来的地基和石鼓看,从一些老年人的口中,我们得知,规模绝不在张氏宗祠之下。可惜,一声破“四旧”,江家祠堂和众多家族的宗祠一样,顷刻间灰飞烟灭。
张氏宗祠能得以保存至今,不能不感谢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张雨青。1939年春,国破家亡之际,张雨青先生毅然决定,在张氏宗祠旁边的脚屋,创办一所小学,取名“敦化”。敦化二字源自《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句,意即“仁爱敦厚,化生万物”。张先生的原意可能是要用文化和言行来感化学生,让他们做诚实厚道、利国利民的人。
有了敦化小学,张氏宗祠的命运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其他家族的宗祠遭到破坏时,张氏宗祠却悄悄融入敦化小学,最终得以幸存,张雨青也成为这所小学的第一任校长。
上一文章:
河南字辈总汇
下一文章:
垟底张张氏宗祠落成
请各位宗亲大力支持本网站,有相关资料上传894505649@qq.com
181
QQ群228991739